





定价:36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44042
出版日期:2010.12.01
印刷日期:2010.12.09
图书责编:刘远菁
图书分类:零售
当前传播学领域,定量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而其在美国等西方传播学界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随着传播学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中国传播学研究者对从事定量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做定量研究的第一步是阅读大量定量研究文献,但其往往为文科出身的中国传播学研究者敬而远之。于是,如何读“懂”传播学定量研究文献、专著,从而独立从事传播学定量研究便是摆在传播学研究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避开繁琐的统计学计算、推理,尽可能为读者讲述定量研究中统计数据背后的逻辑,为读者搭建从数据到结论的桥梁。 本书在20多年时间里已出至第5版,惠及数以万计的读者,是传播研究方法的一本经典读物。全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全书不是就统计论统计,而是侧重于统计数据的解读,这正是很多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的。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可以形成批判性的统计思维模式。因为无论读者有没有统计学基础,定量研究背后的逻辑是不难理解的,本书正是要展示数据背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的另一特色是系统全面,从描述统计到推断统计、从测量层次到相关分析、从统计分布到时间序列分析等等无所不包,堪称为一本简易的指南性读物。最后,本书列举的案例均来自传播学和教育学,针对性强。 本书适用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初级读者,包括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博士生和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者。如果你对统计数据心存畏惧,但又想阅读、从事定量研究,那么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成为更好的传播学定量文献读者。
前言 译后记 笔者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2007年冬天,当时笔者正在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带着激动的心情,笔者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笔者认为,该书是一本非常难得的著作,对传播学定量研究进行了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分析。于是,我欣然将其推荐给清华大学出版社,建议出版。回国后,笔者担任该书的翻译,现在该书的中译本即将与读者见面,心里顿时生出几分感慨。 传播学,作为一门20世纪中期诞生于美国的社会科学,自改革开放以后传入中国,其在中国先后经历了引入、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阶段。中国传播学者与国际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多,中国的传播学也越来越融入国际传播学的发展,学科的接轨是发展的必然。学科接轨的前提是研究的规范化,即在规范的前提下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中外政治体制、媒介制度差异很大,传播学研究方法成为这种交流和接轨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而定量研究成为研究方法的主流,为这种交流搭建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但总的看来,中国大陆学者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重视不足。通过对新闻传播学三种理论性刊物《国际新闻界》(2009年)、《当代传播》(2009年)和《现代传播》(2005—2009年)的290篇样本论文分析,发现,使用定量研究方法的只占13.1%,但定量研究的比例在上升,《现代传播》论文中运用定量研究的比例从2005年的4%上升到了2009年的10%。当前中国大陆地区传播学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结构单一,采用的主要是思辨论证,而较少的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传播学现象进行量化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利用情况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1;王锡苓等 (2007)调查发现,在全国43所“211”高校...
第一部分 定量研究
第1章 为什么要做定量研究 3
一、统计学的使用和误用 3
二、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的比较 3
三、定量研究方法什么时候是适合的 5
四、批判眼光的价值 7
小结 9
补充阅读 9
第2章 研究中的统计学 11
一、统计学的作用作为“科学的”研究 11
二、实证研究计划 15
小结 19
补充阅读 19
第二部分 描述性统计
第3章 测量的层次 23
一、测量尺度 23
二、测量的适当性 28
三、效度和信度的问题 29
结论 30
补充阅读 30
第4章 描述分布 31
一、表格或图形描述 31
二、集中趋势指标 36
三、离散指标 39
四、描述性统计学的分布指标 41
五、使用图形来增进交流 42
小结 43
补充阅读 43
第三部分 推断统计
第 5章 参数估计 47
一、总体指标 47
二、随机抽样 48
三、三种分布 48
四、频数分布和概率分布的比较 51
五、抽样误差 55
六、实际程序 55
小结 58
补充阅读 58
第6章 假设检验 59
一、假设的种类 59
二、问题 61
三、研究方法 64
四、结果 66
五、假设检验中的错误 69
六、关于虚无假设不能被拒绝 72
小结 73
补充阅读 73
第四部分 变异分析
第7章 T 检 验 77
一、一个样本研究 77
二、t检验的逻辑 80
三、t值的一些总的思考 82
小结 83
补充阅读 83
第8章 单因素方差分析 85
一、单因...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