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5元
印次:1-4
ISBN:9787302363460
出版日期:2015.02.01
印刷日期:2019.03.14
图书责编:张弛
图书分类:教材
“手工”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特色,它不仅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系统的知识结构,而且有前卫的艺术视野、灵活多样的形式,同时还将幼儿发展与艺术审美、艺术表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教材立足理论与实践结合、岗前与职后结合、艺术实践与儿童发展结合,并列举了很多手工实例。 本书既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教材,又适合在职幼儿教师学习和参考,还适合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现从事幼儿教育职业的转岗教师使用。
刘丽新: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从事学前美术教育23年,不仅对综合材料艺术表现有多年研究,而且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水平及发展、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活动创设与儿童发展有较丰富的经验,并有多本相关教材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用书出版。在工作的23年中,培养大量岗前、职后学前专业教师,包括:学前中专、大专、本科、转岗教师、非学前专业本科教师、学前新教师等多层次。
前言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之一。艺术实践课程是培养个体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创新和社会需要的创造与创新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探索创造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将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方法和创新途径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以往的手工教材单纯地强调技法训练,忽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技能”的外延和内涵萎缩,只有“技”没有“能”。参编人员在认真学习领会新教学标准精神、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在对北京市近四十所一级一类幼儿园教师手工能力及课程内容调查后,革新和完善了手工课程内容,开发出这本能反映职教特征与专业特色的教材,使之适应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注重强调“综合、融合”理念,突出知识融合、技法融合、材料融合、艺术形式融合,体现培养新型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同时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学习,注重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艺术主题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书与其他手工教材相比,不仅重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发展,更注重人的塑造与发展,探索艺术活动与个体成长的关系,从人性的本质规律入手,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的结构和体例。 本书增加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环节,增加了儿童美术活动的实际案例,填补了理论与技法脱节问题,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容易适应环境的需要,更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成长。本书还增加了以往同类教材中缺失的关键部分...
目录
第一章手工材料是建构手工课程的基础00
第一节材料探索是手工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00
一、 为什么探索材料00
二、 探索材料的方法00
第二节手工材料的价值0
一、 材料自身的价值0
二、 通过材料认识不同艺术文化0
三、 材料中承载的人文价值0
第三节材料探索与艺术创造能力开发0
一、 观察能力的开发0
二、 记忆能力的开发0
三、 思维能力的开发0
四、 想象能力的开发0
五、 实践能力的开发0
第二章学前教师在手工课程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0
第一节学前教师在视觉空间艺术的通识能力0
一、 构图能力0
二、 造型能力0
三、 配色能力0
第二节使用手工材料的基本技巧0
一、 剪0
二、 刻0
三、 折0
四、 编0
五、 镂空0
六、 团、拧0
七、 压按0
八、 插接0
九、 卷0
十、 搓0
十一、 粘贴0
十二、 染0
十三、 拓0
第三节学前教师设计幼儿手工教育活动的能力0
一、 学前儿童的手工能力0
二、 幼儿手工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基本结构0
三、 优质幼儿手工教育的实质0
第三章点状材料的应用0
第一节对点状材料的描述0
一、 数学领域中的点0
二、 视觉中的点0
三、 文字语言中的点0
第二节点状材料的分类0
一、 自然状态的点0
二、 制作出的点0
三、 相对存在的点0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