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73422
出版日期:2024.12.01
印刷日期:2024.12.26
图书责编:赵凯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伦理学在信息时代,尤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实际应用及其深远影响。全书结构清晰,共分为8章,内容从伦理直觉与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开篇,逐步延伸至工程师的伦理观念、信息社会中的伦理风险与挑战、大数据应用的伦理考量、数据权利的界定与保护、数据如何赋能公共治理,以及人工智能伦理的前沿探索等多个维度。 本书的核心目标在于帮助读者全面把握伦理学在信息时代的关键作用,提升个人的伦理素养,并为应对信息时代层出不穷的伦理挑战提供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撑。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理论阐述与实践指导,本书旨在培养读者在复杂技术环境中做出符合伦理规范决策的能力。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高等学校人工智能、信息科学、工程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是伦理学研究者、信息技术从业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对信息时代伦理问题感兴趣的广大读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读物。 "
张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员,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建模分析与优化调度方法、交通系统智能控制、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大数据应用伦理等;参编《工程伦理》《计算机网络》等教材;2015年以来,连续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数据伦理》《工程伦理》等公共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863等项目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前言 1. 信息与大数据伦理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现代科技的崛起和各类工程的广泛建造,使得科技伦理、工程伦理教育受到高度关注。以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自身具有强大的创新动力,技术突破接连不断,且“跨界”与各行各业结合,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新应用和新业态。信息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蕴含着、汇集了更大的系统安全风险,如数据泄露、隐私风险、数据权利、数字鸿沟、机器人替代、智能自主武器研发等,其中很大程度上涉及社会良好秩序、人类核心价值等伦理问题。 因此,对当前和未来信息技术从业人员普遍开展伦理教育重要且必要。教育目标有四个层次:一是扩展思考维度,做到“应知”,即通过学习掌握信息和大数据伦理问题识别和分析方法,培养伦理意识和责任感;二是履行职业责任,做到“善行”,即要掌握并能践行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三是促进法治建设,做到“敢创”,即在面对接踵而至的信息和大数据伦理困境时,不断提高前瞻力和决断力,敢于推动创建企业规章、行业规范、国家法律和全球协议;四是引导公众认知,做到“会引”,即能够组织和参与法治、标准、论坛等行动,并善于通过公共平台发出专业声音,贡献专业智慧,引导公众提升信息素养,学会驾驭和管控信息领域多发风险,保护自身权益。 2. 教材设计与特点 本书作者自2015年起在清华大学首次开设“数据伦理”课程,至今已讲授14班次,近1200名学生选修。在这些教学活动中,除教师讲授外,利用李正风教授、王前教授主持建设,本书作者参与录制的“工程伦理”慕课和...
第1章 伦理直觉与伦理学——你怎么做决策 / 1
引导案例 计算机前的困惑 / 1
1.1 伦理和价值观 / 3
1.2 伦理学基础 / 6
1.2.1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 6
1.2.2 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 8
1.2.3 伦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 8
1.3 主要伦理学理论 / 9
1.3.1 功利论 / 9
1.3.2 义务论 / 10
1.3.3 德性伦理学 / 10
1.3.4 社会契约论 / 11
1.3.5 正义论 / 11
1.3.6 简要评述 / 12
1.4 伦理实践 / 13
1.4.1 伦理困境 / 13
1.4.2 伦理实践和伦理规则 / 13
1.4.3 伦理实践的难点 / 14
1.4.4 伦理实践的发展 / 15
1.4.5 伦理推理过程 / 16
1.4.6 实践中的伦理规范 / 17
1.5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 18
1.5.1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 18
1.5.2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 18
本章小结 / 20
章末案例1 择业的困惑 / 21
章末案例2 论文选题的困境 / 21
拓展阅读 / 22
第2章 工程师的伦理观——安全、健康、可持续与社会福祉 / 23
引导案例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件 / 23
2.1 科技伦理 / 24
2.1.1 科技与社会 / 24
2.1.2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5
2.1.3 科技伦理 / 26
2.2 工程实践 / 29
2.2.1 工程实践的社会性 / 29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