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89.8元
印次:1-4
ISBN:9787302532835
出版日期:2019.09.01
印刷日期:2022.06.02
图书责编:纪海虹
图书分类:教材
这是一本影响深远的西方经典传播学教材,目前已被翻译成13种文字。除了用作教材,几乎任何与大众传播相关的课程都可将它列为重要参考书。新版内容全面更新,尤其是涉及媒介效果、新媒体和政治传播的部分,并深入探讨大众传播的未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前言 大 众传播并未衰亡,而是正在发展并日益复杂,据此,我在更新并完善本书上一版本的基础上形成了这一版本。之前对大众传播行将消亡的论断是基于这样一个认知: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公众传播中的“新媒体”将最终全方位地超越相对粗简的传统“大众媒体”(尤其是报纸与电视)。在媒介发展的历史中,各种传统大众媒体展现出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得上述假设不攻自破。今天,在变化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下,轮到传统大众媒体来适应新科技了。诸多理论与研究是在大众传播这个持续的过程中累积形成的,那些统治性的社会力量,尤其是那些被冠称为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是与理论研究的不断生成息息相关的。正如各种媒体正在融合,关于新旧媒体的理论也在融合。 尽管我们认为大众媒体将继续生存并发展,但是在公众传播与媒体领域加速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样一本书是无法追赶上这些变化的,撰写本书及其之前版本亦不是要记录这些变化,而是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理论之岛或是理论平台,以观察并理解我们周围发生的事。媒体与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发现源源不断,这些发现总是基于理论并受理论指导,却也总是相对滞后。检测过去的理论是否依然适用,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丰富既有理论,这两个动机促使我在这一版本中作出主要的改动。就提供新理论这一目标而言,关于新媒体效果与意义的测度报告往往是最见成效的。 如此这般的修改过程不仅需要依靠扫描并评估新近发表的经验研究成果,还需要与其他更为活跃的研究者保持持续联系。我十分幸运得以与同事、朋友及学生们一直交换观点并学习新事物。我无法一一致谢,权且在此对这一历程中提供特别帮助的人、地点及事件作一回顾。卡伦...
目录
第一部分导论
第1章本书介绍
我们研究的对象
本书的结构
大众传播的主题与议题
本书使用方式
范围与视角的局限
不同的理论
传播科学与大众传播研究
替代性的分析传统:结构的、行为的、文化的
小结
第2章大众媒介的兴起
从起源至大众媒介
印刷媒介:书
印刷媒介:报纸
其他印刷媒介
作为大众媒体的电影
广播电视
录制音乐
传播革命:新媒介与老媒介
媒介之间的区别
小结
第二部分理论
第3章大众传播的概念与模型
早期对媒介与社会的认知
“大众”的概念
大众传播的过程
广大受众
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大众媒介
大众文化与流行文化
理论与研究的支配性范式的兴起
另类的批判的范式
四种传播模型
小结
第4章媒介与社会理论
媒介、社会与文化:关联及冲突
作为一个社会过程的大众传播:社会关系与经验的媒介化
将媒介与社会相关联的参考框架
主题一:权力与不平等
主题二:社会整合与身份认同
主题三:社会变迁与发展
主题四:空间与时间
媒介—社会理论一:大众社会
媒介—社会理论二: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经济学
媒介—社会理论三:功能主义
媒介—社会理论四:社会建构
媒介—社会理论五:传播技术决定论
媒介—社会功能理论六:信息社会
小结
第5章大众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起源:法兰克福...
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主力军不再像以往那样局限于大众传播,依托于社交媒体的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越来越居于主导位置,这将带来传播理论和范式的不断迭代更新。新版内容全面更新,尤其是涉及媒介效果、新媒体和政治传播的部分,并深入探讨大众传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