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9.8元
印次:1-3
ISBN:9787302619406
出版日期:2022.10.01
印刷日期:2024.08.14
图书责编:王定
图书分类:教材
《中华文化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理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发展目标为根本遵循,坚持贯彻使中华文化倡导的“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成为每个港澳台侨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行动圭臬,形成客观科学的历史观、疆域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中华文化概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大历史观和文化演进逻辑统领全书撰写思路。导言阐述大历史观:中华之为中华;第一章盘点中华文化形成的不拔之基;第二章洞悉儒道佛哲学思想;第三章提炼千年道统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第四章展现道不离器的中华文化基本形式;第五章梳理美美与共的中外文化交融与互鉴;第六章阐释其命维新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及其现实路径;第七章彰显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天下大同的世界意义;结语呼应前言,同时呼吁广大港澳台侨学生融通中外文明,为构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中华文化概要》可作为高校港澳台侨学生通识教育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选用教材,还可作为广大读者研习中华文化的参考书。
骆文伟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学术硕士生导师、MBA教育中心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华文明与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泉州市李贽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主讲“中华文化概要” “思想道德与法治”“世界遗产在中国”等课程。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国家民族认同、中华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曾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0多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20多篇。指导团队荣获第十五届“ 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老师,获评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校友会2022福建省大学高贡献学者、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研究报告被泉州申遗文本重点引用,咨询报告被多家省部级单位采纳,并获中央领导同志(副国级)批示。书法作品及艺术传略被收录“中国书法赴澳展”等展览和著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华侨高等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华侨大学积极开展港澳台侨及留学生通识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工作。2020年12月教材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中华文化概要》是该系列第一批重点编写教材之一。《中华文化概要》获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和华侨大学重点教材建设项目资助。“中华文化概要”(原“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获评2021年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 《中华文化概要》书名在“中国文化”和“中华文化”、“概论”和“概要”之间几经取舍,最终确定为《中华文化概要》。首先,从文化属性上说,中华文化更具文化意蕴。“中国”和“中华”既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现实范畴。虽然两者在很多方面可以通用,但“中国”更强调地理地域概念,而“中华”更强调民族文化概念。其次,从对象适用性来说,一方面中华文化更具广泛性。区别于国内其他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港澳台侨学生。2014年6月习近平在出席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时指出:“在世界各地有几千万海外侨胞,大家都是中华大家庭的成员。”中华文化能综合考虑到对港澳台侨学生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更具针对性。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考察暨南大学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他勉励港澳台侨学生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为社会作出贡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第三,从统战工作的基本遵循上,中华文化更具有民族性和权威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的政治理念和民族工作战略指向写入报告。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
导言 大历史观:中华之为中华 1
第一节 何谓中国,何谓中华 1
一、何谓中国 1
二、何谓中华 5
第二节 中华文化概述 5
一、中华文化 6
二、中华民族 6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 7
第三节 大历史观中的中华文化 9
思考题 10
参考文献 11
第一章 不拔之基:中华文化的形成基础 12
第一节 中华文化萌发的地理环境 12
一、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3
二、地理环境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14
第二节 中华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15
一、农耕与游牧:古代社会经济形式 15
二、不完全的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近代社会经济形式 17
三、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社会经济形式 18
第三节 中华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19
一、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19
二、近代社会政治结构:共和制 22
三、现代社会政治结构:人民代表大会制 24
第四节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25
一、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 25
二、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 26
三、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 27
四、中华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经验 28
第五节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 29
一、绚丽多姿的区域文化 30
二、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31
思考题 31
参考文献 32
第二章 儒道佛:中华文化的古代哲学思想 33
第一节 儒...
《中华文化概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大历史观和文化演进逻辑统领全书撰写思路。导言阐述大历史观:中华之为中华;第一章盘点中华文化形成的不拔之基;第二章洞悉儒道佛哲学思想;第三章提炼千年道统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第四章展现道不离器的中华文化基本形式;第五章梳理美美与共的中外文化交融与互鉴;第六章阐释其命维新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及其现实路径;第七章彰显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天下大同的世界意义;结语呼应前言,同时呼吁广大港澳台侨学生融通中外文明,为构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