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财政学是大学本科经济学专业和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财政学专业主干课程。本书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财政基础理论,包括财政目标与评价标准、财政起因与职能、财政决策与政府失灵、外部性等;二是财政支出,包括财政支出规模、社会救助支出、社会保险支出、成本—收益分析等;三是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原则、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税收制度、政府债务等;四是专题,包括公共企业、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政策等。 本书适合经济管理类和公共管理类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读物。

第1版前言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效应的经济学分支,是经济学中最具活力、最为引人入胜的领域之一。掌握好财政学,对于理解和制定公共政策、认识和探讨现代经济社会的运作,都是不可或缺的。 尽管同类教材已不下百种,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我们仍觉得有撰写这本《财政学》的必要。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在理论上,财政学对于政府支出、税收、公债等基本范畴的分析,已经与现代经济理论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密切度之高,以至于我们可以将财政学视为微观经济学的一种自然的延伸。事实上,如果我们把验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视为微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的话,那么,正是以“充分竞争的市场是有效率的”这一命题所隐含的假设前提、概念体系和衡量标准为出发点,当代财政学沿着“市场有效→市场失灵→政府干预→财政介入→政府失灵”这一分析思路,确立了一套完整的基本理论体系。而如何用既通俗易懂又合乎规范的经济学语言将这一体系展现给读者,是目前国内多数财政学教材有待改进的地方。 其次,在实践上,我国二十多年来的经济改革历程,一方面是市场经济不断给人以惊喜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是政府及其财政不断调整和重新定位的过程。在最近几年里,伴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初步建立,财政变革中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是政府支出领域的公共化改革,政府在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项目中的支出大幅度增加。此外,税费改革、政府间财政关系等诸多问题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和探讨。本书在描述当代财政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力图将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融入其中,以充分反映当代财政理论对于我国政府及其财政变革现实的解释能力。 本教材除导论外共设置17章。导论主要介绍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分...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第1章  导论 1

引例  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 1

1.1  财政学的概念 2

1.2  混合经济中的财政 3

本章小结 9

基本概念 9

复习题 10

练习题 10

第2章  财政的目标与评价标准 11

引例  德国冷静看待GDP被中国赶超 11

2.1  效率 13

2.1.1  效率的含义 13

2.1.2  生产效率 14

2.1.3  产品组合效率 17

2.1.4  交换效率 21

2.1.5  衡量效率的简单法则 23

2.1.6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24

2.2  公平 27

2.2.1  公平的作用 27

2.2.2  社会福利主义的公平准则 28

2.2.3  非社会福利主义的公平准则 30

2.2.4  收入不平等的度量 32

2.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3

2.3.1  效率与公平的冲突 33

2.3.2  效率与公平的协调 33

2.3.3  竞争性市场中效率与公平的取舍关系 34

本章小结 35

基本概念 36

复习题 36

练习题 36

第3章  财政的起因及其职能 38

引例  飓风的启示:自由市场并非万能 38

3.1  市场失灵 39

3.1.1  市场失灵:政府经济活动的起因 39

3.1.2  市场势力 40

3.1.3  市场残缺 41

3.1.4  市场功能缺失 43

3.2  财政职能 45

3.2.1  财政职能的分类 45

3.2.2  配置职能 45

3.2.3  分配职能 49

3.2.4  稳定职能 50

本章小结 50...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