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6元
印次:3-9
ISBN:9787302292418
出版日期:2012.09.01
印刷日期:2019.07.30
图书责编:杜春杰
图书分类:教材
财政学是大学本科经济学专业和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财政学专业主干课程。本书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财政基础理论,包括财政的目标与评价标准、财政的起因与职能、财政决策与政府失灵、外部性等;二是财政支出,包括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社会救助支出、社会保险支出、成本—收益分析等;三是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原则、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税收制度等;四是专题,包括政府绩务、公共企业、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政策等。 本书可以作为经济管理类和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读物。
林致远,男,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现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曾在《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经济学家》、《国际贸易问题》、《当代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编著有《财政学》、《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数理经济学》等。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福建省社科项目一等奖(合作)、中国财政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等。教学与研究专长:财政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邓子基,财政学家,厦门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财政学界主流学派“国家分配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公开出版《财政学原理》、《财政理论与实践》、《财政理论与财政改革》、《财政理论与财政实践》等著作,发表论文380多篇。
第3版前言 本书第2版面世至今已有四年。在这期间,中国凭借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已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国家财政对民生领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实施,以及教育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强等,这些举措表明,一个覆盖全民、惠及大多数人的社会保险保障和教育体系正在公共财政的理念之下得以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共同组成的新型财政预算体系已见雏形,政府的财政透明度有了显著的改善。 然而,从总体上说,财政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严峻的。一方面,尽管目前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不足20%,但若按政府总收入的口径衡量,2011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35%,该比重大体相当于中等高收入国家的水平。我国高税收、低福利的独有模式,已经在社会上引致了一场关于“中国税负是否全球第一”的大讨论;另一方面,2008年末出台的为期两年、规模达4万亿之巨的政府投资计划,虽然使我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迅速摆脱了快速下行的风险,但也加剧了政府债务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2010年末高达10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从2011年起即已进入还债的高峰期,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风险问题,正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 本书第3版的修订工作正是在上述背景下进行的。总体来说,由于本书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是沿着现代财政理论的基本脉络进行的,因此在本次修订中,关于基础理论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未做调整,而是力图添加我国丰富的财政实践的诸多...
第1章 导论 1
引例 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 1
1.1 财政学的概念 2
1.2 混合经济中的财政 3
1.3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6
本章小结 9
基本概念 9
复习题 9
练习题 10
第2章 财政的目标与评价标准 11
引例 中国面临经济增长之痛 11
2.1 效率 12
2.1.1 效率的含义 12
2.1.2 生产效率 14
2.1.3 产品组合效率 17
2.1.4 交换效率 20
2.1.5 衡量效率的简单法则 22
2.1.6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23
2.2 公平 26
2.2.1 公平的作用 26
2.2.2 社会福利主义的公平准则 27
2.2.3 非社会福利主义的公平准则 28
2.2.4 收入不平等的度量 31
2.3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1
2.3.1 效率与公平的冲突 31
2.3.2 效率与公平的协调 32
2.3.3 竞争性市场中效率与公平的取舍关系 33
本章小结 34
基本概念 34
复习题 35
练习题 35
第3章 财政的起因及其职能 36
引例 飓风的启示:自由市场并非万能 36
3.1 市场失灵 37
3.1.1 市场失灵:政府经济活动的起因 37
3.1.2 市场势力 38
3.1.3 市场残缺 39
3.1.4 市场功能缺失 41
3.2 财政职能 43
3.2.1 财政职能的分类 43
3.2.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