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6.8元
印次:3-9
ISBN:9787302318637
出版日期:2013.07.01
印刷日期:2018.08.23
图书责编:杜春杰
图书分类:教材
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最富挑战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交叉学科。本书系统阐述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诸如公共产品、公共选择、最优税收、公共企业、公共规制、政府预算、政府间财政关系等。公共经济学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但因其研究的基点是市场经济,故对中国实践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尝试用中国现实经济中的案例来说明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大学经济类和公共管理类本科生和相关教学科研人员,也可作为财政学课程教材。
杨志勇,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研究中心副主任(执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税务学系主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在《财贸经济》、《税务研究》、《投资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等发表20余篇论文。出版的作品有:《税收经济学》、《比较财政学》、《财政理论发展纲要:比较视角研究》、《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合著)、《公共经济学》(合编)、《外商投资与财政改革》(合著)、《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合著)等。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中国财政学会、福建省等省部级奖励。张馨,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经济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曾在英国莱斯特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新西兰梅西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在《管理世界》、《财政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家》、《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著作主要有《公共财政论纲》、《财政公共化改革:理论创新?制度变革?理念更新》、《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合著)、《财政?计划?市场——中西财政比较与借鉴》、《比较财政学教程》、《双元结财政》(合著)等。
第3版前言 公共经济学仍然是一门激动人心的学科,结合中国现实,研习公共经济理论,更是一次难得的学术之旅。 为适应公共经济学和财政学教学的需要,我们在保留前两版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对全书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以更全面地反映公共经济理论和现实的新发展。本次修订,还对数据资料、专栏案例和思考题作了更新和调整。 第3版框架上最大的变化是除了导论外,每章均增加“引例”和“本章拓展”两部分内容。“引例”旨在增强原理的现实感,激发读者对公共经济学的兴趣。“本章拓展”旨在开拓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的第二课堂,帮助读者更为全面系统地了解相关知识,增强理论应用能力。 本书可直接用于财政学课程教学,教学内容可根据各校课时不同作相应调整。 本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全国各地高校师生的欢迎,已连续印刷十多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财政税务学系毛捷副教授、周波博士和其他同事对本次修订提供了帮助。我们对他们以及所有使用和关注本书的教师和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所提供的良好工作环境。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再版一如既往的支持。 杨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张 馨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 2013年3月 财政学(第3版) 前 言 IV III
0 导论 1
学习目标 1
0.1 现实中的公共经济问题 2
0.2 公共部门与政府观 4
0.2.1 公共部门 4
专栏0-1 中国的政府组织体系 5
0.2.2 政府观(国家观) 6
专栏0-2 生命和财产的选择 6
专栏0-3 两个人的学校 7
0.3 公共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8
0.3.1 公共经济活动的种类 8
0.3.2 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与公共经济学 10
0.4 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1
0.5 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 13
0.5.1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3
0.5.2 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 14
0.5.3 公共经济学与公共管理学 14
0.5.4 公共经济学与法学 14
0.6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本书框架 14
0.6.1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4
0.6.2 公共经济学研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6
0.6.3 本书特色 16
0.6.4 本书框架 17
本章拓展 17
小结 17
思考题 18
阅读与参考文献 18
附录 公共经济学学习资源 19
1 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22
学习目标 22
引例 23
1.1 市场效率与公平 23
1.1.1 效率 23
专栏1-1 帕累托及其学说 23
1.1.2 市场效率条件 24
1.1.3 社会福利与公平 25
1.2 市场失效 2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