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现代企业管理(第2版)
作者:王关义、刘益、刘彤等
丛书名:现代管理系列教材
定价:39元
印次:2-22
ISBN:9787302156185
出版日期:2007.08.01
印刷日期:2012.05.09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必要工具,也是高等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以独特的体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本书分为基本理论篇,制度、文化与战略篇、职能战略篇,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管理概论、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管理的基本职能、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组织、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本书管理思想与管理技法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内容翔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本科生学习企业管理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报考企业管理方向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简明目录 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论/复习题/案例: 查克·斯通曼的一天/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复习题/案例1: 威尼斯造船厂(即兵工厂)的管理经验/案例2: 回到管理学的第一个原则/第三章管理的基本职能/复习题/案例: 联想集团的组织成长(1984—1995)/第四章现代企业制度/复习题/案例: 方太: 家族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嫁接/第五章企业文化/复习题/案例: “妖精”团队——阿里巴巴/第六章战略管理/复习题/案例: 联想: 从多元化到专业化/第七章营销管理/复习题/案例: 东盟四国为何买断海尔洗衣机经销权/第八章生产组织/复习题/第九章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复习题/第十章质量管理/复习题/案例: 春兰——全过程实施6σ管理/第十一章物流管理/复习题/案例: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第十二章财务管理/复习题/案例: 中国啤酒史上最大并购案例——大鳄与小鱼的游戏?/第十三章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题/案例: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 通过人来进行竞争/参考文献
more >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行,其主导思想是把国有企业改制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关键在于要使企业从根本上形成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竞争需要的科学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总体上仍然处于传统的以企业为中心的管理阶段,主要表现在: 管理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为中心,强调的是内部效率; 在短缺经济时代,企业只要低成本、高效率地提供产品和服务,就能占领市场,赢得竞争; 注重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在计划方面,强调集中决策,要求企业各部门按照统一的、周密细致的计划进行生产活动。集中决策只需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和领导水平,一般中层管理人员无须参与决策,也无须了解企业总体的情况,他们只要高效率地完成分工范围内的任务就行了。在组织方面,强调按功能或职能实行专业化分工,将一个完整的业务过程细分成简单的一系列活动或操作,以提高每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经典的管理理论提出了最佳控制幅度的概念,由于有一定的控制幅度,形成多层次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使得沟通的效率大大降低,对外界变化的反应迟钝。在指挥方面,强调下级服从上级,下级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下级只有服从和执行上级指令的职责,而没有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余地。企业内实行严格的等级制,每级组织只对其上一级组织负责。在协调方面,强调通过正式的组织结构,同级之间一般不发生直接联系。分工越细,协作就越紧密,协调就越复杂。在控制方面,严格按照计划决定的标准,通过上级下达的指令使生产进度符合计划的要求。在制造商起决定作用的稳定环境下,以企业为中心的管理是高效的,它使得企业像一部精心设计的机器那样高效运转,向顾客提供廉价的产品。 不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即便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也无异于海市蜃楼。因此,必须彻底实现向“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它要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要求对顾客的需求作出快速响应; 要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潜能,要留住人才,不能依靠命令和控制; 要迅速正确地决策和实施决策,要求组织扁平化,以缩短最高决策者与第一线工作人员沟通的时间; 同时,为使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都有一定的决策权,这就要求权力适当分散。决策分散使最了解情况的人直接作出决策,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但分散的决策有时会造成总体上的不一致。这就需要在企业内建立共同的愿景,要求员工具有全局观念,要求上下沟通,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由于决策的适度分散,计划就不能完全是指令性的,有部分计划只能是指导性的。要做到快速响应,还需要对组织进行重构,形成多功能团队。组织从效率型的“机械组织”向适应型的“有机组织”转变。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不再是发号施令,而是指导,要取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要对顾客需求作出快速响应,单靠一个企业的资源是做不到的,这就要求企业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达成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一个企业的成败,不仅取决于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而且也取决于其内部管理的所有方面。技术、设备、物资、劳动、质量等方面的科学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分析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经营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其经营成功之秘诀除具备一种灵敏适应市场变化的特色外,在其内部都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管理机制。日本的丰田、东芝、日产、索尼、松下,美国的通用、克莱斯勒、福特,这些企业除能超前地预见消费者未来的需求动向外,都能在人、财、物、信息等生产要素的结合以及技术开发上倾注心血。 本书的写作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根据中国企业管理的特点,将企业管理思想和技法紧密结合起来,以突出不同技法的适用性,并帮助学生认识企业运行的规律; 二是坚持管理思想与管理技法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重点介绍企业管理科学理论的同时,还选取了不少案例,供课后讨论和思考; 三是坚持系统思想,先介绍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制度、文化与战略,再介绍各项职能管理,最后对与企业运营过程密切相关的三种现代化管理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部综合性的管理学教材,本书自2004年9月出版以来,就受到国内许多高校从事管理学教育的同行和企业家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多所高校把它选为本科生教材,也有许多高校把它作为企业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定参考书。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本书已连续印刷9次,这使编者深受鼓舞。应出版社和广大读者的要求,结合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实际,编者对全书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修改: 一是对各章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扩充和删减,对内容重叠的个别地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些比较新的内容,如网络营销、虚拟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等; 二是选用了一些新案例,特别是增加了一些反映时代背景、紧扣章节内容的案例,同时也在每章案例之后附上了案例分析题。这样,既使案例更具有理论价值和启发性,也方便了高校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现代企业管理》一书共十三章,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一些新的管理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本书主要是应高等院校本科生学习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的需要而编写的,也可作为研究生学习管理学专业知识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层短期培训的参考书。 本书由王关义、刘益、刘彤、李治堂编著。编写的具体分工为: 第一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由王关义教授编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三章由刘益副教授编写,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十一章由刘彤副教授编写,第七章和第十二章由李治堂副教授编写,全书最后由王关义教授统编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学术界不少学者和老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许多专家、同事的帮助、关心和支持,乔东亮教授、邓本亮高级工程师、孙柏林教授、李频编审、王钦博士对本书的修改提出了极富启发性的建议,本书出版承蒙北京市教委引进人才专项基金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以及掌握资料的限制,加之时间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及读者批评指正。 王关义 2007年3月于北京目录
more >